【灵动教研】妙手生“材”,“区”味无穷
——记西岗幼儿园天佐路园材料组评比活动
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《3-6岁儿童发展指南》精神,进一步发挥环境及区域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意义,推动区域游戏的全面开展,提升教师对区域材料投放的业务能力,进一步支持幼儿区域游戏活动。西幼天佐路园材料投放组于2024年10月23日中午进行了主题“益智区”区域材料投放评比活动。
本次活动由执行王园长、教学赵园长各教研组长担任评委,活动中教师们通过PPT形式分享主题下益智区投放的材料,各班教师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和幼儿年龄特点,围绕班级特色、活动主题,利用有限空间、场地特点,为幼儿投放了种类丰富、层次多元的益智区材料,为幼儿创设出一个个富有童趣、寓教于乐的实践空间。
何昕玥老师
结合当下开展的主题《秋天来了》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,分层次地提供“大小、形状、颜色对应”“大小排序”“点数对应”“分类集合”等数学认知材料,帮助幼儿提升数学认知和能力。
王婧竹老师
首先选择了以自然资源的直接使用作为本次益智区材料投放的重点,结合幼儿兴趣和发展能力,解决自制材料的“脆弱”,考虑到了游戏材料的“循环可再利用”的问题,王老师活用材料“棋盘”,就地拾取自然材料,一物多玩,引导幼儿开展了多层次、多玩法的益智区游戏。
叶凡老师
营造了秋天的主题氛围,以秋天为主题,整体色调以黄色、橙色、棕色为主,模拟秋天的景象。特别注重与秋天主题的融合。无论是触摸墙上不同触感的材料,还是小小运输车上的各类水果蔬菜,或是自然低结构材料中的秋天自然物,以及多彩秋叶与找水果游戏中的秋天元素,都紧密围绕着秋天的主题展开,让幼儿在益智区可以触摸感受不同材质和形状的树叶、果实、感受秋天的多样质感,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、想象力和动手能力。
夏惠华老师
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在,抓住幼儿与材料碰撞的“火花”,挖掘亚克力积木的特点,引导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探索出了不同的玩法。教师通过观察与分析发现不同材料引发了幼儿的新探索,孩子们的探究意识显著增强,孩子们的游戏水平相对于之前有了提升,目的意识明显增强,益智区的游戏也变的更具吸引力。
汪密老师
基于便于幼儿能够进行多种尝试,以及为幼儿提供宽敞,有趣的游戏环境的理念,利用益智区的墙面,柜面等设计了不同的游戏形式,根据材料的操作特性规划了其呈现的位置,其中还融入一些有趣的生活场景和幼儿园的自然风景等,例如:动物电影院,幼儿园里的“果趣园”等立体场景;凸显一种材料的多种玩法和不同功能,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,不仅是单个游戏材料的层次性设计,整个益智区的材料也进行了层次上的设计。
材料投放组的教师们从本班幼儿的兴趣出发,结合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《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》等文件,投放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益智区材料。既体现了课程与区域材料的有效融合,又凸显了班级的区域特色,赋予了区角丰富多样、自由自主的教育理念,同时确保了其高度的可操作性,充分发挥了益智区的教育功能。
本次评比活动促使各班的主题下益智区材料更加丰富化、创新化,让区域环境更好发挥教育的作用,同时也增加了教师对区域游戏材料投放的适宜性、丰富性的理解,实现幼儿与环境对话与材料互动,进一步提升区域游戏活动的质量。